close

IMG_5006.JPG

感謝社團的推薦,讓我在三、四月間有一次奧瑞岡教學以及三次辯論評審的經驗。

教學較難的是如何把自己的已知拆解成大綱,然後用簡單的語言和最實在的例證來告訴台下的人,讓他們懂,並透過演練讓他們學會運用,而辯論說簡單可以很簡單,說深奧也可以很深奧,而其中深奧的學問我也還在學習中。

而在這次的教學中,最開心的是把自己存在腦袋裡的再次整理出來,然後加上例證放進去,看了許多辯論的影片,發現應證了一句話,就是在成功的辯論比賽當中學的還比看經驗不足的人打辯論的影片學得少,我覺得看那些厲害的辯士,你只覺得他們腦袋思維很好,說起話來有條有理、邏輯清晰,比較像是一種「欣賞」,而後者的影片則很適合用來作例證,同時我也把前陣子很紅的「瑯琊榜」影片剪進去,目的是讓學員可以多去思考,我常想起黃執中老師說的話「如果學習一件事情只能運用在某特定的事情上,那就不要學」(大意如此)辯論的概念如果只能運用在辯論場上也沒有意義了。

而在當評審上也讓我重新思考了辯論這件事情,也重看了很多資料,像是「認識辯論」「舌戰」還有網路上學者專家、鄉民對這個議題的看法,然後抓出脈絡,而政策性辯題跟價值型辯題的思考方向也有不同之處,「認識辯論」裡就有提到:政策辯題-某事該不該做,想方法:價值判斷-某事是好是壞,定標準:事實判斷-某事存不存在,找證據。不過當評審時,考驗才真正開始,在比賽過程當中,申論、質詢+答辯,中間幾乎沒有空檔,等於很快就要抓出雙方的脈絡並且要記錄所講出的論點+攻防+要思考能給的建議,然後還要記得打分數,一個多小時完全不能分心。等到全部比完,還要有系統地回溯跟給予建議,腦力真是耗盡不少。經過幾次的評審之後到決賽時,已經比較能回到辯論的本身去思考辯題的定位、定義、目的,論點、推論立論的過程,不會因為辯士本身的表現、表達而被打亂了原本的思維架構(因為是新辯士,所以過程中常會犯規,例如質詢帶申論、或是反質詢,甚至打得較沒有脈絡) ,總之感謝這次的學習和機會,雖然準備過程讓我多了很多根白頭髮,但是非常值得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wallo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